当代视线 · 产城融合【小封】
产城融合
(资料图)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发展建设中,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经济前提,城镇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城镇和产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抓好产业发展是实现居民就业、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作用,积极探索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良好城镇发展格局。
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加快发展城镇经济、服务经济等,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贵州全力做强城镇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城镇化现代化产业支撑,全省城镇规模加快壮大,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城镇环境明显改善,“十三五”时期,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各地抢抓机遇布局产业体系,让产业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器”,使城镇经济迸发活力,让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美。
(执笔 / 张秀云)
当代视线 ·产城融合【综述】
做强城镇经济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龙里县城(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提要:通过规划引领、产城融合、项目发展等方式,贵州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效。随着一个个项目在黔贵大地加速奔跑,产业强起来,城镇经济活起来,成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必须补齐城镇化短板,加速城镇化发展。贵州正在走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之路,通过规划引领、产城融合、项目发展等方式,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质增效。
规划引领优布局
炎炎夏日,在凯里市东湖湿地公园里,不少市民在散步、游玩、拍摄湖里嬉戏的鸟类等。“公园里的生态环境很好,鸟的品种很多,经常跟摄友一起来拍摄,身心很舒畅。”正在摆弄摄像机三脚架位置的凯里市民王女士说。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东湖湿地公园作为2022年凯里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之一,位于仰阿莎广场正对面,南靠城市主干道公路迎宾大道,北接凯丰路、凯丰二路,总用地面积15万平方米,自正式开放以来颇受市民喜爱。
东湖湿地公园的规划改造,是凯里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凯里市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落细落实顶层设计,出台《凯里市新型城镇化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实施方案》,着力建设凯里新城,加快凯麻同城化、凯都一体化步伐,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构建“山为景、桥隧连、组团式、集约化”的山地民族特色新型城镇化体系,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同时,凯里市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按照15分钟生活圈配套,不断完善休闲体验、公共活动等新兴功能设施配套,入列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被评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新型城镇化实现大踏步前进,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产城融合聚人气
走进松桃经济开发区的贵州乐嘉文创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一个个精美玩具不断下线。该公司是东西部协作企业,在落地两年时间里带动就业2000余人,产值破亿元。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刘猛说:“开发区的优质服务,让企业发展壮大,也为当地带来就业,实现双赢。”
“我在开发区上班,一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离家也很近,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过得舒心。”松桃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团山社区易地搬迁居民石长贵说。团山社区有易地搬迁群众1236户5740人,目前共有400余人在经开区就业。松桃经济开发区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1.26万个,有效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更是加大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松桃经济开发区推动园区企业下沉乡镇,打造乡村振兴车间,形成了“园区总部+乡村振兴车间”的区乡联动发展模式,已在孟溪、正大、妙隘、石梁、沙坝河、蓼皋、大路、九江、盘石、普觉、乌罗等乡镇(街道)建成乐嘉、巧积产业园和乡村振兴车间11个,解决群众就近就业1400余人。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近年来,松桃经济开发区抢抓机遇,集中布局产业,配套民生项目,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建设面积达6.7平方公里,管辖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6万多人。
在道真上玉工业园区,贵州仡山香蘑特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品库内,一盒盒包装好的菇酱正整装待发。该公司是一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年产值达1.45亿元,提供就近就业岗位100余个。
道真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思路,立足生态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资源禀赋,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人流向城市集中,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了功能配套、协调互补的发展格局。
紧盯项目促发展
眼下,福泉市盛屯能源金属化学(贵州)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项目(一期)的建设现场一片繁忙。“一期项目已到最后阶段了,马上投产。”公司副总经理于睿说,其下游公司福泉厦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十分期待项目建成,双方将合资建设福泉厦钨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福泉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全力抢抓新能源风口机遇,打造“福泉号”千亿级产业舰队。近年来,一大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相继落户贵州,盛屯正是抢抓“电动贵州”风口,积极布局新能源材料产业的行动者之一。
目前,福泉辖区内聚集了瓮福、川恒、裕能、盛屯等规模以上企业91户,形成以现代化工业为首位产业,以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节能环保为三大主导产业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2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5.76亿元、增长27.03%,工业增加值完成96.56亿元、增长12.7%。
近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核心区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该项目自去年3月以来,已陆续开工项目14个,开工面积达140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约33.09亿元。
贵州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2023年安排重大工程项目4000个以上,年度计划投资8000亿元以上。一个个项目正在加速奔跑,让产业强起来,城镇经济活起来,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起来。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当代视线 · 产城融合【案例】
贵阳贵安:数字之城动起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贵安华为小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摄)
7月24日,走进位于贵安新区核心区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数智中心A区3号楼主体结构封顶。至此,数智中心A区5栋楼实现主体结构封顶。该项目自开工以来,贵阳产控集团旗下市投控建设公司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挑战,联合参建单位密切配合、苦干实干,全力以赴推进任务建设。
这是一座产业之城,大数据孵化中心、算力中心、网易贵安中心等一个个项目加速建设,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新城雏形逐渐显现。建设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是贯彻落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强省会”行动的实际行动,也是打造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具体抓手。
今年5月底在贵阳举办的2023数博会上,10家华为上下游产业合作伙伴宣布正式入驻贵阳大数据科创城,这是继华为云全球总部落户贵安新区,双方携手打造华为(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创新中心之后,世界再次因华为而将目光聚焦贵安新区的又一重大布局,致力于打造数字产业生态,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自2021年1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建设大数据科创城后,贵安新区围绕贵州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三区”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大数据科创城的规划建设。2022年以来,大数据科创城首开区地块规划调整、大数据科创城(一期)建筑风貌正负面清单、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大数据科创城生态文明展示区建设规划、贵阳大数据科创城环太阳岛公园设计方案等先后获批。贵阳贵安成立大数据科创城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现场工作专班,凝心聚力、全力攻坚,抓好抓实大数据科创城开发建设、招商引才、服务保障等工作。
贵安新区围绕产城融合加快城市开发,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理念,产业聚集让城市发展加快推进。围绕加快发展“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划建设50多平方公里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将生态城市、产业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有机融合城市和生态,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空间。规划建设的花溪大学城、马场产业新城和中心生态新城,着力打造承载百万级常住人口战略平台。
近年来,贵阳贵安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特大城市,奋力实现城市规划、城市承载力、城市经济、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大提升,舞好全省城镇化的龙头,为“强省会”提供强劲动力。
如今,行走在贵安新区,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数字经济正加速拥抱千行百业,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在贵阳贵安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与产业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城市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城市与市民互相成就、互促共融已经成为常态。
“幢幢高楼平地起,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服务配套愈加完善,这座城市越来越适合工作与居住。”2016年,刚毕业的孙旭选择入职贵安新区的企业,在此生活至今,全新的贵安新区令他感慨万千。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在大数据产业发展加持下,贵安新区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瞄准贵安新区这片土地上的商机和前景,群升大智汇、贵安云谷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应运而生,大型连锁超市、电竞游乐、餐饮、生鲜超市相继落地,生活配套服务日益完善。一个宜居宜业的品质新城正加快崛起,一幅景美业美生活美的城镇新画卷正在贵阳贵安大地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当代视线 ·产城融合【案例】
道真:以城聚产 以产兴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道真县城航拍图(陈庆军 摄)
10公里长的竹王大道,连接着道真县城南北两端,一头是安静祥和的老旧城区,一头是热气蒸腾的工业园区。“十三五”期间,道真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引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7.87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15.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2.6%。城镇建设与产业有序融合发展,成为道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的引擎。
俯瞰道真县城,路正道宽,两旁景观如画,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间,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新城社区棉花塘小区就是其中之一,只见道路干净畅通,凉亭、休闲步道、健身场所、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规划有序。据悉,自2020年以来,道真因地制宜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先后在尹珍大道、黔北大道、芙蓉江东路、淞江东路、民族乐园等14个区域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建设停车位2000余个、公厕3个、大型文化广场2个,惠及居民1.1万余户4万多人,在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同时,进一步推进了城市更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来到上玉工业园区,贵州仡山香蘑特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成品库内,一盒盒包装好的菇酱正整装待发。该公司是一家食用菌深加工企业,2020年底入驻上玉工业园区,生产以“仡山小蘑王”为品牌的香菇脆、香菇猪肉酱、杏鲍菇牛肉酱等菇酱系列产品,目前已建成3条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预计年加工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1万吨,年产值可达1.4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近年来,道真聚焦农业产业基础、能矿资源禀赋等优势,集中打造绿色食品加工、药品加工、能源工业、矿冶工业“四大支柱产业”,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聚集,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推动工业实现规模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目前,上玉工业园区入园企业9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4家。
近年来,道真坚持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思路,立足生态优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资源禀赋,做大做强城市工业经济,完善工业园区城市功能,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人流向城市集中,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了功能配套、协调互补的发展格局。
新型城镇化成为道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驱动力。目前,全县农业产业提优增效,“菜县菇乡”“黔北药库”名片越来越靓。工业经济提质增量,以食用菌精深加工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工业异军突起,以页岩气、铝基新材料开发利用为代表的能矿工业突破突围。贵旺、同辉、四季常青等龙头企业持续发展,第三产业提档增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省市级旅游重点村4个,游客接待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保持30%以上增速。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当代视线 ·产城融合【案例】
榕江:产业园区为城镇经济壮筋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榕江县大河口码头夜间经济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摄)
7月20日,走进位于榕江工业园区的榕江县木材加工产业园暨配套物流园的贵州旭昇木业项目建设现场,大门入口处公司员工宿舍、办公楼已修建完工,已建好的厂房整齐排列。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安装水电设施,计划年底开始投产运行。
“榕江的木材品质好,家具、家装等市场供不应求。”位于榕江县工业园区木材加工产业园的贵州永盛木业公司负责人说,为做大做强木材产业链条,由该公司投资实施的贵州旭昇木业建设项目主要以木材为原料生产浸渍纸膜饰面细木工板、多层板等,设计产能为年产300万张板材,预计年产值达4亿元以上,可解决1000人以上就业。
“榕江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资源丰富,这是我们发展木材产业的优势。”榕江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罗胡槐说,榕江木材产业园现有企业31家,今年又引进两家上游企业,园区主要围绕木材全产业链来招商,目前已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全覆盖。
罗胡槐介绍,榕江县木材加工产业园暨配套物流园是县委、县政府为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省政府关于将黔东南州“黎从榕”打造成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重大机遇,依托县域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推动以林产品为首位产业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打造贵州省泛家居产业集群和木材交易集散中心而决定实施的重大项目。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3000亩,计划总投资32.93亿元,功能布局包括综合服务区、物流园区、木材加工、板材家具生产和配套产业五大板块,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达60亿元,可解决就业1万人以上。
“在这家公司上班两年多了,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7月21日,走进榕江工业园区倩婕品牌管理(贵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正在缝纫内衣产品的雷女士说,她家就住在公司对面的阳光小区,上班离家近,还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工作顾家两不误,生活也不发愁。
“我们每天要生产8000件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地区,目前工厂有工人320人左右,基本都是园区附近的居民。”倩婕品牌管理(贵州)有限公司经理王江琳说,公司2021年1月由欧洲倩婕集团投资成立,主要是以生产文胸、短裤产品为主的全出口企业,2022年出口额为3480万元。
榕江县粤黔轻工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24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榕江县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主动承接好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轻工产业,促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榕江工业园区成立于2011年6月,位于县城东侧,南接厦蓉高速,北接贵广高铁榕江站,与县城紧密连接,形成产城互动格局。为实现多规合一、产业聚集和集约发展的目标,2021年启动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以“一区三园”布局。园区以木材加工为主导产业、特色食品加工为特色产业、电子信息和轻纺服装等为辅助产业,现有企业107户,其中规上企业33户。
近年来,榕江县做强城镇经济,扎实推进该县工业园区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加速。城镇经济支撑不断增强,产城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百香果、鸡蛋等生产基地获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木材加工首位产业聚集发展,佛黔家居产业园、居之谷健康家居产业园、全省木材交易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有效统筹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发展民宿产业,累计引进和培育民宿经营主体43家,顺利完成民宿产业第一阶段布点布局,部分传统村落民宿已形成集群。
下一步,榕江将做强城镇经济,优化城镇产业体系。着力特色产业发展(旅游、生态产品、物流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充分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挖潜内需扩大城镇消费。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当代视线 ·产城融合【案例】
六盘水:产业全链条 城镇提品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冯倩
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实施的装备制造及配套设施一体化产城融合项目(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秀云 摄)
“正在建设的是一期项目,主要生产机器设备,已完成70%,预计7月底就可以投入生产,整个一期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完工。”7月17日,走进位于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的贵州黑拉嘎科技装备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已建好的办公楼、公租房、会议室等鳞次栉比,另一边的厂房正在忙着设备进场安装。
公司总经理罗皓铭介绍,这是装备制造及配套设施一体化产城融合项目,一期项目于2023年1月开工建设,公司采取边建设、边生产、边经营模式开展各项工作,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投资成本,缩短建设周期,预计2023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目前,有制造产业、煤矿综合供应链、商业增值服务、金融资本四大板块产业规划。
“该项目结合六盘水煤炭装备制造市场,实现从研发、生产到整机制造、零部件加工、基础加工全过程,即从煤矿生产的前端前期手续办理到煤矿的地质勘探、掘进、瓦斯抽采、洗煤的全过程全产业链全覆盖。”六盘水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工作人员王大榕说,贵州黑拉嘎智能装备制造及配套设施一体化产城融合项目的实施,打造了能矿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提高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推动六盘水以煤为资源优势产业的发展,加速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这款产品叫智能局部通风机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可通过采集井下传感器的瓦斯浓度参数并下分站采集的参数来确定供风量的多少,通过plc与变频器组成的控制系统,对风机转速实时自动调控。”在同样位于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贵州泽长实业有限公司的矿用智能风机生产线生产车间里,董事长助理袁一龙介绍,该产品主要起到排除瓦斯,保障矿上井下作业更安全。
“公司建有矿用智能风机生产线一条、矿用电子设备生产线一条。每月能生产25台矿用智能风机,去年年产值1.2亿元。4条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提供150余个就业岗位。”袁一龙介绍,贵州泽长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专业从事煤矿安全“六大系统”、煤矿生产辅助智能化系统、瓦斯治理、粉尘治理、煤矸智能分选系统、综采自动化、电牵引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掘进机等设备的方案设计、产品销售、设备安装和售后服务,业务已遍及云贵川多个区域。截至目前,公司及其子公司已拥有专利技术26项。
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东南侧,常住人口约7.1万人。近年来,六盘水高新区抢抓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锚定国家高新区申建和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建设目标,紧扣“高”“新”定位,不断壮大煤炭主导产业、健全创新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加速产城融合发展。
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六盘水市产城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六盘水市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成功获批创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入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产业上,六盘水的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等七大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初见成效。水城、六盘水高新区、发耳、盘南等园区共实现工业产值8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例达54.6%。
同时,六盘水市中心城区以万达广场、国贸广场、百盛购物广场、大润发超市等为代表的现代商贸流通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人民广场商圈、黄土坡商圈、恒立大世界商圈功能升级,市内“一城多心”的商业新格局形成。六盘水市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的底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发展、不断增强该市产业承接能力,延长产业链、价值链,正加快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安全文明的高品质新型城镇。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当代视线 ·产城融合【案例】
龙里:小县城加速“融贵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彭杨
贵龙大道与纵线交叉处(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龙里地处黔中腹地,东邻贵定县、福泉市,南接惠水县,西面与北面紧邻贵阳市。既是贵阳的东大门,又是东出三湘南下两广的要津。
近年来,龙里县依托地理区位优势,紧紧围绕“融贵阳”,在交通、产业、配套设施上不断推进,积极探索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与贵阳的衔接越来越紧密,是龙里交通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从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贵阳东出必须经过龙里,沿线密布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7月25日下午,龙里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尹祥指着墙上的交通规划图介绍,目前,龙里连接贵阳不仅有贵黄、贵新、厦蓉3条高速,还有龙溪大道、贵龙大道、贵龙大道纵线及国道、省道快速路等十几条道路。此外,龙里还在修建两条通往贵阳的省道,贵阳东环高速也正在筹备建设中,更好地融入“强省会”中。
7月25日,记者从贵阳城区乘坐805路公交车,沿着贵龙大道直抵位于龙里的贵州快递物流园,全程40分钟左右,该公交最终将抵达龙里中学。据了解,除这趟公交外,还有803路、809路、贵龙城际快巴、高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往返贵阳和龙里两地,龙里融入贵阳的交通网络正逐渐成形。
往返贵阳的便利交通,让布局在沿线的物流业得到了实惠。“我们公司每天进港的100万件包裹中大约有45%是发往贵阳的,出港的20万件中贵阳区域的包裹占比达一半以上。”在位于龙里县的申通快递贵州贵阳转运中心内,申通快递贵州省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周仲良向记者介绍。自2014年落地龙里后,申通快递贵州省公司的业务逐渐扩大,目前刚搬入占地面积约90亩的新园区,拥有了比之前更大的仓储。
周仲良介绍,物流企业看重区位和交通,落地龙里既相中了其处于全省相对居中的地理位置,更是看上了其在省会城市周边的优势。作为第一家入驻龙里县的物流企业,刚来时周边都是大山,如今已全是四通八达的宽阔道路。
据了解,随着龙里与贵阳间路网的不断完善,整个龙里·贵州快递物流园已有50家企业入驻,快递物流分拣集聚、仓储租赁、冷链物流、电商仓配等产业集聚已经基本形成。
吃到交通红利的不止物流行业。坐落在龙里龙溪大道旁的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酒店景色别致,酒店门前不少携带行李的旅客乘坐着摆渡车来往穿梭。“我们酒店主打就是避暑和温泉,从端午到现在,入住率稳定在60%左右。”酒店负责人郑敏介绍。
据介绍,云从朵花温泉度假中心酒店临近龙里诸多旅游景点,夏季以避暑、冬季以温泉为主要产品,承接周边省份及贵阳方向的旅客度假休闲。今年以来,该酒店生意持续火热。
龙溪大道不仅衔接了贵阳到龙里油画大草原、龙里水乡、龙里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在大道沿线,各种交通线路交错,布满了民宿、农家乐等,龙里依托交通成为了贵阳近郊游的火热打卡点。
“得益于交通大环境,我们这小日子越过越好,一到周末贵阳的游客就会很多,几个大包房都已被预订了。”龙里县林芬农家乐食府负责人王德林滔滔不绝。随着龙溪大道通车和贵龙大道纵线的接入,附近的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火。
交通便利、产业衔接、生活休闲精准定位,龙里主动“融贵阳”,全力打造黔中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龙里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作用,在交通和产业上发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经济、服务经济发展,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当代视线 ·产城融合【案例】
黔西:以人为本 追求好生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申川
黔西市区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申川 摄)
“因为交通发展和地理位置等因素,距离贵阳不远的黔西市逐渐成为一个旅游集散地,不少游客从这里中转去其他地方。”汉庭酒店黔西市金街广场店店长罗茜说,每个城市都有旅游承载力,随着外省来贵州的游客增多,黔西市的住宿业能分担贵阳市区的承载压力。
7月27日,记者贵阳出发,仅半小时的高铁旅程便到了黔西市区。便捷的交通为黔西市抓住黔中经济圈发展机遇消除了空间障碍。
据了解,近年来,毕节黔西市全力打造高质量城镇经济、高品质城镇生活、高水平城镇生态环境,实现城镇承载能力、城镇经济、城镇品质、城镇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五个大提升”,不断满足城镇人口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城区面积大了,城市才会有更多承载能力;城区人口多了,城市经济才有更多活力。截至2022年底,黔西市建成区面积24.5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33.37万人,城区人口25.5万人。
为满足城镇人口生活需求和激活城市经济,留住周边游客,黔西市在城南新区打造省级夜间文化与旅游消费集聚区金街广场——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黔西市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景区,这是黔西打造区域游客集散中心的起手之笔。
“我们当初就是希望建立一个‘北看杜鹃、南逛金街’的旅游模式,让黔西吸引游客,留住游客。”金街广场招商总监彭刚说,黔西市新老城区相连一起,一体化发展,让紧邻高铁站的金街广场可以向外对接贵阳,向内服务市区。
彭刚告诉记者,黔西市区的区位很好,距离织金洞和百里杜鹃都是半小时左右车程,距离贵阳的高铁车程也是约半小时,和景区的互补性也很强,作为一个有着民族文化的现代化城市,吸引了外地游客关注。
黔西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很多前来黔西发展的客商信心十足。
“选店址之前通过第三方市场调研,了解黔西市人口多,消费力不错。”罗茜说,除了看中当地消费市场缺少住宿餐饮方面的引领产品,距离周围著名景区的交通时间都差不多且能引流贵阳游客也是重要因素。
“以前来黔西市,感觉城区好小,现在感觉徒步走不完。”在金街广场经营一平书垌文化店的罗洋以前在上海工作,了解到爱人的家乡黔西的蜡染文化后爱不释手,选择在金街开了一家蜡染店。
黔西市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不断完善,城市路网不断优化。据了解,黔西市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并经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目前,全市城区道路长196公里,新增的5条城市道路基本完成前期工作,建成后将进一步打通城市道路大动脉;城区新增停车位300个、城市充电桩70个,累计开通5G基站730个。
环境美居住好,城镇活力才有持久性。黔西市在积极按照国家园林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创建标准,加快公园绿地建设,打造“城市绿肺”。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地总面积883.18公顷,绿化覆盖总面积979.54公顷,绿地率36.05%、绿化覆盖率39.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7平方米。全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8.3%。
一城一街多活力,以人为本闯新路,黔西市在高质量发展中快马加鞭迈步前进。
(责任编辑 / 吴文仙)
来源 /2023年《当代贵州》第31期
编辑 董桂
二审 孙琳佳
三审梁健